星期日, 11月 09, 2008

好的醫師自然是一位社會觀察家

醫師每天的工作中,都在努力尋找患者的致病因素,這些病因常來自於社會、家庭、自我的生命觀和價值觀、飲食或生活習慣。
戰後嬰兒潮以前的求生存世代,努力挖掘地球資源以累積成自己的財富,在當時是神聖的行為,在後現代則譴責為貪婪,將數百萬年累積的石油、煤炭等能源用光,完全不理後世子孫,還留下許多環保債務讓子孫去扛。當舉國上下在悼念王永慶的時候,可曾算過?他所有的財產也不夠修復台塑四寶在台灣島上留下的污染。
求生存的焦慮在過生活的世代中依然存在,以存在主義的想法,凡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就必有其存在的道理,我們不能否認事實,只能找出所以然之理。焦慮的父母培養出焦慮的小孩,胎兒期的壓力創傷,可能導致先天性而非遺傳性的新生兒疾患,如腦神經或心血管系統的癲癇、易腦膜炎或熱痙攣體質、心瓣膜閉鎖不全、心室中隔缺損、易雷諾氏症體質、、、等等。幼兒期處在焦慮環境中,時時必需保持警覺(alert stage),久之腦力衰耗(adaptation stage),而呈現注意力不集中(ADD)狀態,為了支撐精神而進食過多高能量物質或神經刺激物,則呈現注意力缺失過動(ADHD)的狀態,現代小學一班三十人中約有二至四人呈現這種狀態。

0 個意見:

張貼留言

訂閱 張貼留言 [Atom]

<< 首頁